close

感謝友人涓送給内子的禮物,
使予有幸得以一品名華語舞臺劇《暗戀●桃花源》。

關於這部舞臺劇的劇情也就不再贅述了,
畢竟奪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作品關於其介紹也連篇累牘。

《暗戀》和《桃花源》,两個不相干的劇組,
都與劇場簽訂了當晚彩排的合約。
雙方爭執不下,誰也不肯相讓。
演出在即,他們不得不同時在劇場中彩排,
遂成就了一出古今相對、悲喜交錯的舞臺奇觀,
讓觀衆在劇場裏笑了又哭,哭過又笑……
《暗戀桃花源》一劇以奇特的戲劇結構
和悲喜交錯的觀看效果聞名于世,
被稱为(表演工作坊)的“鎮團之寳”。

在這部戯裏,馮翊剛表演的《桃花源》劇組的袁老闆和
金士傑表演的《暗戀》劇組的江濱柳最爲出彩,
金士會飾演的江太太(《暗戀》劇組)也很不錯。

對我個人來説江濱柳和雲之凡的民國30年代末的戀情,
以及後來因爲歷史的緣故的悲歡離合
似乎沒有什麽太感動的:因爲見得多,曾經滄海難爲水了。

畢竟在那個大時代的歷史個人是渺小的,
所以我們的祖輩甚至曾祖輩基本上可以說
爲了孫中山,蔣中正,毛澤東的爭霸付了代價,
(其實我們現在有意或者無意地還在為他們付代價)
這是時代的無奈也是悲哀!

不過那個時代的先輩的對愛情的忠貞和認真
確實值得我們現在的年輕一輩學習。
特別是可愛的和我同齡(1980年或者民69)的小護士說
和前男友分手3天之後,連前男友長什麽樣都不記得了。
我的臉上也呈現出和江濱柳同樣的驚詫的表情。
(看來我的愛情觀還是很老!)

後來江媽媽來看老江並且接到一通友人的電話,
用閩南語對話,雖然我聼不太懂(聼莫),
但是連猜帶蒙加上内子解説能曉得七八成。
(感謝《全民大悶鍋》)
再加上江太太介紹當時她和老江去冰果室相親的情形,
雖然很鄉土,但是卻是真的很淳樸很真誠。
感動的使人差點掉眼淚(我極其難被感動)。

其實我個人從《暗戀》裏讀出了對歷史和現實的無奈感和諷刺

對歷史的:對獨夫民賊蔣介石,毛澤東爲了爭霸弄得民不聊生的諷刺。
從江濱柳流離失所(從東北老家到雲南再到上海)就埋下了伏筆
其戀情一定是悲戀。
而江太太一個樸實的嘉義嫁到台北的本省人,
雖然先生很顧家很負責擔當,但是似乎先生的心結
卻只是在其風燭殘年時才明瞭。
一種無奈無力的感覺。

江先生和雲小姐半個世紀之後的重逢更加重了本部戲劇的悲傷感,
特別是江先生說:大上海我們可以相逢,小台北卻隔開了我們。
更讓人爲之黯然神傷!

對現實的:對現代的白開水般的年輕人的愛情觀的諷刺(小護士的對話)
對現在台灣社會族群分裂,被政客攪擾的諷刺。
江媽媽一個純樸的本省人身上我們看到淳樸的人民的可愛和可貴,
與現今的政客的醜惡形成鮮明的對比。

在這部劇中不可忽視的是《桃花源》的無釐頭部分,
這段故事把陶淵明的《桃花源》完全用后現代的手法解搆並且“惡搞”,
爆出不少笑料,並且也表達了對愛情的虛幻的夢想以及夢想破滅的現實的思考。

這部片的總結:

整部影片講了三個愛情故事:
“暗戀”中江濱柳和雲之凡的暗戀和離散,
“桃花源”中老陶因老婆春花的偷情而去尋找桃花源,
却在桃花源裏面见到春花与情人袁老闆是一对美满夫妻,
離开桃源回家之後,
是春花和袁老闆結婚生子卻並不美满。
第三個是較为隐蔽和綫性,
是一个時而會出現在舞臺上呼喊“劉子冀”的女子。
劉子冀是《桃花源記》中尋桃花源未果的南陽人。
因此可以將這個女子理解为又一个尋找愛情尋找桃花源的人。

這三個故事包括了愛情的幾種可能:尋覓、暗戀但不能結合、婚姻-外遇-婚姻、失望。

“暗戀”用的是正劇手法,“桃花源”裏则是誇張的動作和語言,
基本上是用喜劇的形式表現了一個悲哀的故事。
高明之處是由於两齣戲爭場地,最終决定共用一個舞臺,
两齣戲之閒有了對話和交融的機會。
主要是演員的臺詞相交而不亂,
能够互相呼應,使劇情發展。
可以說,“桃花源”是“暗戀”的注腳。

濱柳和之凡如果没有因爲戰亂而失散,而是走在一起,
那麽結果將是老陶、袁老闆和春花的結局。

舞臺劇對桃花源進行了一番絕妙的諷刺。
理想永遠是理想,它的迷人之處在於它的不可實現。
到底存在真正永恒的愛情嗎?
《暗戀桃花源》的最終答案是否定的。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angjiang 的頭像
    changjiang

    嘯傲江湖之風雲再起

    changj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